
令人驚奇的 UX 設計發展史!身為設計師必須知道的經典里程碑!
前言
嗨呦我是 Jasmine,歡迎來到「永恆茉莉美學殿堂」!
還記不記得,每當你在發表產品或提案的時候,總是會被問到「你為什麼要這麼做、你的理念是什麼?」這類的問題,對吧?
身為創作者的我們,必須知道一切的源頭是怎麼回事,有好的起源理念才能有效地支持設計本身,讓你的作品更理性、更強而有力,讓對方知道你是有想法的,而非只是空話一場!

所以,了解設計史和其發展脈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歷史的借鏡可以幫助我們做設計更有憑有據,「溫故知新」對設計師來說是非常好的學習方式!(跟辯論的時候把偉人的話搬出來就比較厲害一樣的概念)
那麼,今天就讓我來為你簡單介紹一下「UX」的歷史由來,讓你了解一下這門深奧又有趣的學問是怎麼誕生的吧!
UX 的發展過程:那些重大的里程碑們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張時間表,上面標示了一些關於 UX 在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可以發現其實遠在公元前4000年,人們就有了 UX 的概念了!(驚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就讓我娓娓道來這些有趣的故事吧:
我從哪裡來?UX 的歷史起源故事
一、公元前4000年:古代中國之風水與空間的重要性
「咦?古代中國哲學、風水擺設之於 UX 有什麼樣的關聯呢?」
風水這門學問可以追溯到大約6,000年前,字面的“風”和“水”,對應物體(例如家具)及能量流(池)的空間佈置。

我們知道,中國人對於風水擺設是相當講究的,認為東西會因應屬性的不同,而應該擺放在適當的位置,對於在此空間的人來說才會帶來好的運氣,例如身體健康、事業發達等等的機運,為房子主人帶來良好的生活感受。
而對應現代的室內設計其實也有著相同的概念,而也有著相同目的:創造一個不只是好看,也兼具好用、直觀、身心體驗都良好的空間體驗。

看看上面這張圖,是不是讓人感到很放鬆、舒適,並且有溫暖的感覺、很想住進去?
這就是我們所知最早的 UX 概念,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西元前500年:古希臘時代之人體工學的奧密
接下來我們來到古希臘時代,為各位介紹更具體一點的例子:

歷史上有文獻顯示,其實早在西元前5世紀,古希臘人就根據「人體工程學原理」設計出各種工具和工作空間了,其中一項有力的證據來自於西方史上著名的第一位醫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他曾經記載了一段有關外科醫生的手術房配置的文獻,當中提到了當外科醫生進行手術時能以他覺得最舒適、順手的姿勢或站或坐,而手術房裡的燈也能依照手術需求做調整,各種工具也需以不妨礙外科醫師動作的方式放置,讓他能夠輕鬆地取用。

(註:這張圖沒有其他器材的配置,僅以手術台作為示意參考)
以上這個以符合人體工學為前提的工作場所設計,其中的核心概念正與 UX 息息相關,可以說是人類實際運用這門學問的鼻祖。
而根據國際人機工程學協會(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的說法,有關人機工程學(ergonomics)—或說是人為因素(human factors)的說明是:
「與人類與系統其他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的科學,是一門應用理論、原理、數據和方法來設計和優化人類生活體驗的專業,包括整體狀況和系統性能。」
–人機工程學協會(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看起來有點難懂,簡單說人機工程學指的就是一門如何優化人與器物之間互動過程的學問。
原來早在古希臘時代人類就有這麼先進的概念與應用,真是令人驚訝!
三、1900年代初期:泰勒主義和人們對工作場所效率的追求
接下來跳得有點快,我們來到20世紀初期見見「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這位大師。

泰勒是一位機械工程師,也是「泰勒主義」(Taylorism)的先驅者,他為了提高人類的勞動效率,對於工人與工具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在西元1911年,他撰寫了《科學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其中他斷言「系統管理是解決效率低下的方法」。


儘管泰勒主義因為無形中把人變成製作機器的工具而受到廣受批評,但他提出了優化人與工具之間關係的原理概念,依然對我們的 UX 發展史創造了重要的里程碑。
四、1940年代:豐田汽車與被重新重視的人類投入價值
繼泰勒之後,人類依然不斷地追求工作效率,因此,豐田(Toyota)開發了一套「以人為本的生產系統」!
與以主張機器生產與工廠標準化、利益最大化為主的泰勒主義不同,豐田的這套系統建立在「對人的尊重」之上,並且以創造最佳的工作環境獲得了極大的關注。

他們認為人類的精神投注也是重要的,不僅僅是讓工人機械式地進行生產勞動,豐田的工人被鼓勵提出任何改善產品或工作流的建議以優化他們的產品,例如一些我們現在 UX 界至關重要的「易用性測試」(Usability Testing)!

這被認為是 UX 歷史上關鍵的一步,他成功地引起了人們對於「人機交互」的關注,並展現出它的重要性,同時也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所有使用的技術都需建立在「可用性」這個條件上,這也是所謂 UX 最重要的意義,畢竟,用先進技術或創意概念做出了很好看、蝦趴的產品,實際上卻不好用,不僅做不出好的產品,也浪費了金錢和時間(這篇的廁所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五、1955年:亨利·德雷福斯(Henry Dreyfuss)與以人為本的設計藝術
時間來到1955年,這時的美國的一位工業設計師亨利·德雷福斯成為了 UX 歷史上的關鍵人物。

他以設計一些著名的消費產品聞名(像是胡佛真空吸塵器、台式電話等等),是一名相當擅長以「Redesign」來改善產品的工業設計師。


亨利的設計理念通常是基於嘗試和科學方法,1955年撰寫了《為人設計》(Designing for People),貼切地解釋了 UX 設計的概念:
「當產品與人之間的接觸點成為摩擦點時,該『設計師』就會失敗,另一方面,如果與產品接觸使人們變得更安全、更舒適、更渴望購買、更高效(或者只是更加幸福快樂),那麼設計師就成功了。」
–亨利·德雷福斯(Henry Dreyfuss)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產品或服務必須具備讓使用者覺得舒適、獲得價值的作用,才能被稱為是「成功的」、「好的」產物,因此提醒各位設計師謹記,要時時考慮使用者心境與需求,永遠「為人設計」!
六、1966年:世界上第一位UX設計師?–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
你有去過迪士尼樂園嗎?那裡充滿歡樂的氛圍總是讓人感到愉悅,無論你幾歲,進到迪士尼樂園都能感受到什麼是「賓至如歸」、可以不顧旁人眼光,像個孩子一樣快樂地暢玩!

而這樣的理念,正是創辦人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所期許的!
他不僅是家喻戶曉的樂園大師,更被譽為世界上第一位 UX 設計師,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希望自己的公園永不完工–我希望公園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關鍵是要始終保持前進,使產品變得更好,繼續改進並努力使事情變得更好。」
–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
這是迪士尼先生經典的名言,這句話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始終保持前進」對他來說是多麼重要,也是他一直在他的事業上致力實踐的理念。他希望每個人到迪士尼樂園來,都是能享受最佳體驗和服務的!
「穿客人的鞋子」是米奇十誡裡的其中一條,目的是為確保每個旗下員工都能隨時了解遊客的感受,並從中發現問題、把它解決、將服務和產品做到最好!
他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優秀的榜樣,如果他的經營理念不能被說是 UX ,那什麼才是呢?
七、1970年代:全錄(Xerox)、蘋果和 PC 的崛起
很快地,我們來到1970年代,個人電腦的盛世來臨了!

你知道嗎?發明電腦圖形使用介面(GUI)的其實並不是蘋果(Apple)公司,而是「全錄」公司(Xerox)!
全錄是美國的一間文案管理、處理技術公司,主要業務涵蓋印表機、複印機、數字印刷裝置以及相關的服務和耗材供應。(順帶一提,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曾經在這裡工作過並成就不菲!如果你還沒讀過這本書,強烈推薦你看,這本書是能顛覆你對財務世界想像的神作!)
究竟,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 GUI 是怎麼發跡的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973年,全錄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帶有GUI與滑鼠的Xerox Alto,但是董事會沒看出商機,不看好並未推出商品化。(太可惜啦)
直到1979年,有天賈伯斯(Steve Jobs)來參觀全錄的PARC研究所時,發現了這項神奇的新產品,頭腦聰穎的他嗅到了商機,於是決定開發圖形使用者介面的新電腦。

1983年蘋果公司推出了「Apple Lisa」,一款首次採用GUI的商品化電腦!而微軟公司也在1985年推出了Windows 1.0。


由於蘋果公司的先進作為,讓他們一直被視為是用戶體驗的真正創新者,這家科技巨頭甚至就是「UX」一詞的創始者!

八、1995年:UX Design 名稱的誕生–唐納·諾曼(Donald Norman)
看完了前面的故事,我們知道這幾千年來 UX 的發展其實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它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名稱,僅有的是相當模糊且抽象的概念,直到這位名聞遐邇的 UX 大師–唐納·諾曼(Donald Norman)的出現!

唐納·諾曼是一位來自美國的認知科學家(Cognitive scientist),對於人因工程、認知心理方面有深入的研究與貢獻,為 UX 設計領域的著名學者,也是知名用戶體驗顧問公司「尼爾森諾曼集團(N/N Group)」的共同創辦人,為當今 UX 界的翹楚。
90年代初期,身為認知科學家(Cognitive scientist)的唐納·諾曼進入蘋果公司擔任「用戶體驗架構師(User Experience Architect)」一職,這在當時是相當新的職稱,而對於「UX(User Experience)」這個詞的創造,諾曼是這樣說的:
「我之所以發明該術語,是因為我認為將這門學問侷限於『人機界面』和『可用性』太狹窄了。我想涵蓋人類使用所有系統的體驗,包括工業設計、圖形、介面、物理交互和手冊。」
–唐納·諾曼(Donald Norman)
真的是很偉大且宏觀的想法,真不愧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的高材生啊~
1988年,諾曼撰寫了《設計&日常生活》,後來更新為《設計心理學》,這本書內容豐富、含金量相當高,成為所有設計人必讀的經典之一!(如果你還沒看過,快把它加進購物車吧!!)

如果你好奇諾曼對於在現代環境中使用「UX 設計」一詞有何看法?可以點擊下面的影片,由他親自告訴你:
這裡再補充分享一個很棒的影片,我本人當時看完直接被圈粉(太有趣了哈哈)!它是唐納·諾曼在2009年的 TED 演講,裡面提及了一些關於「美」、「易用性」、「情感與設計」的經典案例,透過一些經驗分享他獨到的個人見解,讓人不禁莞爾,雖然是蠻早以前的影片,但裡面的內容與思想在現代都很值得我們去品味,很推薦大家看看!(有中文字幕哦)
九、2018年~現在
現在,你是否對 UX 的歷史更加熟悉了呢?是不是發現很多有趣的事!
在 UI/UX 設計概念與實作發展愈臻成熟的現代,還有許多知識值得我們去鑽研和發現,而設計師們面臨的挑戰依然令人興奮!

隨著數位設計的發展也越來越多樣化,可以用來創作的工具也不勝枚舉,像是 Adobe xD、Sketch、Figma、Invision、Marvel……等等,非常的方便!但百家爭鳴的確讓設計師們傷透腦筋,不知道該學哪種工具好?
然而,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從古至今設計師的首要任務始終如一,就是永遠把使用者放在心裡,並持續提供最好的服務體驗!
如此一來,只要能確切傳達你的理念,用什麼工具都不是問題!
結語
如果你也對於 UI/UX 相關的資訊感興趣,歡迎訂閱我的部落格,
我會把最有趣、實用的知識分享給你:
最後,謝謝你的閱讀,也恭喜你獲得了許多知識,知識庫技能+100!!!
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多次感到驚奇,原來 UX 的發展史這麼有趣,
你最喜歡哪個部分呢?或是對什麼題材感興趣呢?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呦!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幫我拍個5下小手給我一點鼓勵,並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尤其是設計師們哈哈哈)
以上內容取材自網路,若有錯誤或建議,歡迎不吝指正。
我是Jasmine,我們下次見!
本篇提到的好書推薦清單

知識就是力量,如果你對於本篇提到的書籍有興趣,點擊以下連結!
本篇推薦
名人傳記
「你的大腦是報酬率最高的一項投資標的,因為智慧是永遠不會背叛你的資產!」
–Jasmine Sie